New perioral arterial flaps: 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这篇文献对面动脉在口周的分支和分布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剖学研究,其目的在于为修复唇红、嘴唇及口周的其他软组织缺损寻找新的组织供区。并在研究发现了面动脉在上唇的两个分支——鼻中隔支(a septal branch)及鼻翼支(an alar branch)——供血的粘膜组织瓣以及下唇的一个垂直颏唇支(a vertical labiomental branch)供血的皮肤组织瓣可以作为新的组织供区。

研究方法

上唇的解剖在9具新鲜尸体上进行:在9具新鲜尸体双侧面动脉跨下颌骨下缘处注入红色乳胶溶液(red latex solution),并在其中2具尸体面前静脉注入蓝色乳胶溶液(blue latex solution)。在3.5倍放大镜下对嘴角至鼻部下份之间的区域的血管分支及分布进行分层解剖。

下唇的解剖在7具尸体上进行:其中1具在下唇动脉中注入亚甲蓝以对下唇动脉供应的血管体区进行研究(注射前结扎对策动脉),其余6具在下唇动脉中注入红色乳胶溶液后分层对嘴角以及颏部区域的血管分支和分布进行解剖。

研究结果

上唇

面动脉自下颌骨下缘向嘴角行进过程中,走行于笑肌及颧大肌深面、颊肌浅面,在嘴角处位于其外侧1.0-2.0cm(平均1.5cm)之间,此处其外径1.0-2.5mm(平均1.7mm);在嘴角附近,面动脉分出3-5支分支至颊肌;越过嘴角后立即分出上唇动脉,除了1具尸体外,其余尸体中上唇动脉在双侧均存在;起点处上唇动脉外径1.0-2.0mm,两侧上唇动脉外径不相等,差别在0.4-0.8mm。上唇动脉行走于距离下唇唇红0.5-1.2cm的区域内,紧邻内侧粘膜并于对侧同名动脉交通。上唇动脉在其行程中发出分支至alar groove, nostril floor, and nasal septum。

在seven facial halves中均有发现上唇动脉分出一支外径1.0-1.5mm的鼻翼支(alar branch);在nine facial halves中鼻翼支起自面动脉主干,此时其外径1.0-2.5mm;in one facial half鼻翼支缺如。鼻翼支走行于alar groove深面中间部分,在大多数尸体中鼻翼支发出分支至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ala and the nostril sill。至nostril sill的分支位于组织深层,并与鼻中隔的动脉分支交通。

另外上唇动脉还在上唇分出鼻中隔支(因绝大部份位于鼻中隔附近而得名)——superficial and deep septal branches。其中superficial septal branches约4-7支,自上唇动脉分出后首先向下朝向唇红缘走行,而后反转向上走行于口轮匝肌浅面至鼻中隔方向,这些分支在8具尸体中均为垂直走向,1具尸体中为斜行走行,外径0.1-1.0mm,平均0.5mm。Deep septal branches约2-4支,行向鼻中隔,位于粘膜深面(lay on the inner mucosa of the lip);这些分支在5具尸体为斜行走向,4具中为垂直走向,外径0.1-1.3mm,平均0.8mm。

蓝色乳胶溶液显示在口角附近的面动脉尚有伴行静脉,而鼻翼支及鼻中隔支未发现伴行静脉,故上唇深部存在一个独立于动脉的静脉回流系统。

branches of the superior labial artery
branches of the superior labial artery

下唇

下唇动脉血管体区染色显示包括颏部以及颏下舌骨上区域的皮肤着色,进一步的解剖研究显示,下唇动脉的分支及其走行较为多变。下唇动脉在面动脉的起点可位于口角至下颌骨下缘之间的区域,外径0.5-1.5mm。在4具尸体中发现下唇动脉有分出一支外径1.2-2.0mm的mental branch水平横过颏部,外径1.2-2.0mm。在所以的尸体中都发现下唇动脉分出一支外径0.5-1.7mm、垂直走行的颏唇支(labiomental branch)位于颏唇部(labiomental portion)。当水平和垂直颏唇支均存在时,相互之间发生吻合交通。这些颏唇支动脉走行于颏部深层肌肉内(lie in the deeper muscle layer of the chin)。

branches-of-the-inferior-labial-artery.png

临床应用

New perioral arterial flaps

参考文献

Park, C., et al. (1994). “New perioral arterial flaps: 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Plast Reconstr Surg 94(2): 268-276.

本文链接地址:https://omssurgeon.com/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