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定位

股前外侧皮瓣的动脉血供来自股深动脉直接发出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分支,常用的定位方法是取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的中点,以下才用孙长伏编《头颈部缺损修复与重建》中的描述:

皮肤穿支定位的“ABC方法”:

皮肤穿支的体表定位遵循以下方式:最恒定的穿支位于髂前上嵴与髌骨外上缘连线(AP)线的中点附近,在此点的近中和远中各5cm处还能找到另外两个穿支,以此为基础,可以把皮肤的穿支定位为穿支A(近中),穿支B(中)、穿支C(远中),这就是ABC方法。在西方人中,由ASIS(髂前上嵴)至A、B、C各穿支的纵向距离分别为18.4cm \(\pm\) 2.2cm、23.5cm \(\pm\) 2.0cm和28.6cm \(\pm\) 2.3cm (244例ALT游离皮瓣统计数据)。因此,这三个穿支互相之间距离近5cm。

ASIS与皮肤穿支之间的距离与患者的身高明显相关,可以使用穿支在ASIS与髌骨外上缘之间的相对定位,将ASIS定位0, 髌骨外上缘定位1.0,中点为0.5,表3-21-1统计了穿支的定位、数量、大小以及类型,横轴方向上,皮肤穿支平均位于AP线的外侧1.5cm,26%皮瓣只有一个穿支,最常见的就是穿支B,49%有两个穿支,25%有三个穿支(表3-21-2)。

  • 表3-21-1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分布和特征(244个皮瓣统计)
穿支血管 A B C
存在 53% 87% 59%
肌间隙穿支 46% 19% 12%
Y-轴 18.4cm \(\pm\) 2.2cm(0.4*) 23.5cm \(\pm\) 2.0cm(0.5*) 28.6cm \(\pm\) 2.3cm(0.6*)
X-轴 1.4cm \(\pm\) 0.6cm 1.4cm \(\pm\) 0.7cm 1.5cm \(\pm\) 0.6cm
口径**:小 18% 17% 72%
口径:中 27% 37% 19%
口径:大 55% 46% 9%

(备注:*: 在连接髂前上棘和髌骨外上缘之间的AP线上的相对位置(译者注:即穿支距髂前上棘的距离与AP线长度的比例。**: 小,<0.5mm;中,0.5-1mm;大,>1mm)

  • 表3-21-2 穿支血管的分布
单支:26% 双支:49% 三支:25%
A:3%;B:20%;C:3% A+B:18%;B+C:24%;A+C:7% A+B+C:25%

定位技术: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全身麻醉后,肢端有外旋倾向,这就使得定位表面标志和穿支变得不准确,导致皮瓣的制备失败。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这种情况就更容易出现。因此,保证下肢在一个中性位置很重要,即膝与脚尖朝上。为保证腿位于中性位置,可以用一块毛巾缠住脚,将其夹在手术台上或与另一只脚上的毛巾夹在一起。…

腿放于中性位置,用记号笔标记髌骨外上缘和ASIS的最突出点,这两点是皮瓣设计的关键点,连线就是AP线。测量AP线长度,找出中点,推测B穿支就位于AP线外侧1.5cm、略偏中点远端3-5mm,将其标记出来。下一步标记出推测的穿支A和C的定位,它们分别位于穿支B点的近中和远中各5cm。… 皮瓣的预测设计以穿支B为中点,这里需要知道的是,这种涉及可能需要根据穿支的实际位置而重新确定皮瓣中心。… 皮瓣的前切口一般在AP线内侧1.5-2.0cm处。

转载请注明来源: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定位
本文链接地址:https://omssurgeon.com/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