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上周遇到了一个病例,父母带着出生半个月的宝宝来看牙,说出生的时候就有牙齿,后面舌头下面长了溃疡一直不好,现在宝宝不肯吃奶。
这种刚出生就有牙齿的情况,有些地方叫做“鬼牙”。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医学上这种情况叫做诞生牙,还有一种出生后不久就长牙的情况叫做新生牙,关于这两种情况的介绍,我们后面会提到,先来看看小朋友正常长牙的情况。
牙齿萌出之前,会先形成被包埋在颌骨内的牙齿的胚芽,然后这个胚芽再逐渐发育形成牙齿,随着牙齿和颌骨继续发育,新形成的牙齿会慢慢穿破颌骨和牙龈长出到口腔,直到遇到对面对应的牙齿。
乳牙的萌出时间一般从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到两岁半左右乳牙会大致全部萌出1。
什么是诞生牙和新生牙
现在我们来解释前面提到的两个概念,目前关于诞生牙和新生牙的定义如下:
-
诞生牙 (Natal teeth),指的是出生时就已经存在的牙齿;
-
新生牙 (Neonatal teeth),指的是出生后30天内长出来的牙齿。
除了萌出时间明显早于正常时间外,这两种情况的牙齿因为往往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外形较正常牙齿小,颜色偏黄褐色或者白垩色,拍摄x线片可以发现牙根往往也比较短小,牙根周围的骨头也比较少或者没有骨头而仅仅和粘膜粘在一起。
文献中报道的诞生牙比新生牙更常见,不过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几率并不高,大致在1/2000-1/35002,其发生率在男性和女性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
这种“过早”萌出的牙齿,可能是正常的乳牙,也可能是多余的牙齿(多生牙),不过据统计,多生牙仅占1%-10%的,超过90%的新生牙或者诞生牙都是正常的乳牙;另外,这种情况最常出现在下颌3。
诞生牙和新生牙可能引起的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是导致舌腹溃疡,宝宝吃奶的时候会伸出舌头和嘴唇配合含住妈妈的乳头,这样舌腹反复和牙齿尖锐的牙尖摩擦,会导致创伤性溃疡,又叫 Riga-Fede disease or syndrome。
其他可能的并发症还包括:
- 对面牙龈因为诞生牙或新生牙的损伤出现溃疡;
- 吃奶的时候刺激妈妈的乳头出现溃疡;
- 诞生牙或新生牙大多有松动的情况,一些极度松动的牙齿可能发生脱落,从而被吸入气管。
诞生牙和新生牙的处理
前面提到的诞生和新生牙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喂养困难引起营养不良,乃至脱落后吸入气管引起更严重的问题,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而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两类:拔除或者保留诞生牙/新生牙。
拔除诞生牙/新生牙
一般来说,需要拔除诞生牙/新生牙主要包括下述情况:
- 对于松动明显的诞生牙/新生牙,因为可能脱落吸入气管,所以需要及时拔除;
- x线片证实诞生牙/新生牙是多余的牙齿。
因为尚无文献报道诞生牙/新生牙被吸入气管的病例,所以除了多余的牙齿外,有人认为是否需要拔除诞生牙/新生牙,需要综合牙齿松动程度、外形以及行使的功能等情况进行考量4。
但是对于诞生牙/新生牙为正常的乳牙但是需要拔除的情况,需要考虑到拔除后可能出现后续乳牙位置异常的情况。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出生后10天内的婴儿,因合成维生素K的肠道菌群尚未建立,所以拔除前需要肌肉注射维生素K以减少可能发生的出血风险。
保留诞生牙/新生牙
可以保留的情况则主要包括诞生牙/新生牙是正常的乳牙,且无明显的松动,外形及功能在正常范围。但是由于可能导致小婴儿口腔溃疡以及母亲乳头的溃疡,所以仍然需要对诞生牙/新生牙进行处理,处理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将尖锐的牙尖打磨圆润或者使用牙科树脂包裹尖锐的牙尖,来避免对口腔粘膜以及母亲乳头的刺激。
保留的诞生牙/新生牙需要对其松动程度以及喂养困难的情况进行监测,如果后续松动程度增加或者喂养困难的情况无法改善,可能仍需拔除。
-
王美青主编,口腔解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P17 ↩
-
H. Dyment, R. Anderson, J. Humphrey, and I. Chase, “Residual neonatal teeth: a case report,”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Dental Association, vol. 71, no. 6, pp. 394–397, 2005. ↩
-
Shubhangi Mhaske, Monal B. Yuwanati, Ashok Mhaske, Raju Ragavendra, Kavitha Kamath, Swati Saawarn, "Natal and Neonatal Teeth: An Over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Scholarly Research Notices, vol. 2013, Article ID 956269, 11 pages, 2013. ↩
-
Moursi, A.M. and Truesdale, A.L. eds., 2020. Clinical cases in pediatric dentistry. John Wiley & S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