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之前写过一篇《进食后立即刷牙会不会损伤牙齿?》。后来重新整理了一下,发给了怡禾科普(原文),转载如下:
关于饭后可不可以立即刷牙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饭后不能马上刷牙。
这种观点认为食物中含有的酸以及细菌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后产生的酸性物质会导致牙齿釉质表面的矿物质分解丢失(脱矿),从而发生软化,所以需要等待30-60分钟不等的时间,让唾液中的物质对受损的釉质进行恢复(再矿化)后再刷牙,这样可以减少釉质磨损。
另外一种观点则与此相反,认为饭后刷牙无需等待。
这种观点认为饭后立即刷牙与延迟刷牙相比,并不会增加对牙釉质的磨损。
哪一个观点更有道理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饭后立即刷牙会损伤牙齿”的结论怎么来的?
通过在Pubmed数据库检索目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发现,几乎所有得出“刷牙会增加酸蚀后牙齿的磨损程度”这个结论的试验,使用的研究方法相似[1-4]:
- 先将人或者动物的牙齿组织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溶液(PH值2.3-3.6)中浸泡一段时间以达到酸蚀的目的;
- 再通过模拟刷牙的机器使用牙刷在其表面反复摩擦;
- 最后通过与经过同样处理,但是未经柠檬酸溶液酸蚀的牙齿相比较,来测量牙齿表面釉质的磨损程度,二者对比后得出结论。
而很多宣传“饭后立即刷牙损伤牙齿”的文章所引用的证据大多也是来自这些试验。
那么这类试验是否能够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呢?我们来逐一分析。
- 食物与牙齿接触方式的不同
首先,试验中是将牙齿浸泡在柠檬酸溶液中,这和实际中食物与牙齿接触的方式是不同的。
我们在进食的过程中,食物团块会在舌头、嘴唇以及腮帮子的配合下被不断搅拌,并且会被左右牙齿交替咀嚼,所以食物和牙齿的接触方式是间断的。
对于固体或者半固体食物而言,与牙齿的接触面积也是有限的,即使是糊状的或者液体食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也并不长。
这些情况和将牙齿浸泡在柠檬酸溶液中的情况并不一样。
- 日常食物的酸性与试验中的不一定相同
其次,我们认为试验中常用的柠檬酸溶液等也无法如实反映日常食物中酸性物质的含量。
有研究者将日常食物对牙齿的酸蚀作用进行了总结,毫无例外地,最终只发现了长期饮用含酸饮料以及食用某些水果,对牙齿的确具有轻微的损伤作用。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这种食用含酸饮料以及水果的行为需要是长期的,且发生在在正餐的间隔时间内,才能对牙釉质形成酸蚀[5-8]。
为什么需要在正餐的间隔时间内呢?
因为日常食物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进食过程中,食物在嘴里被嚼碎并且和唾液混合以后,可能形成一种类似缓冲液的物质(食糜)来中和含酸饮料以及水果中的酸性物质,减轻其对牙齿的损伤。
尽管如此,吃酸的东西会增加的唾液分泌,还是可以进一步冲刷、稀释和缓冲这些酸性物质的。
总的来说,试验中的情况与日常食物的酸碱情况不尽相同。
- 刷牙方式不一样
最后,试验中使用的模拟刷牙的方式也无法反映实际刷牙的情况。
目前口腔医生推荐的是巴氏刷牙法,其动作要求是牙刷毛倾斜45°进行水平颤动和试验中牙刷与牙齿大面积接触并反复来回摩擦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 分析
所以这些试验从理论上来讲,是无法用来支持 “饭后立即刷牙会损伤牙齿”的结论的,因为这些试验实际上用来研究酸蚀症对牙齿的损害作用的。酸蚀症是主要见于制酸工人和常接触酸的人员的一种职业病[9],另外严重胃酸上逆、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10]也可能会导致酸蚀症。
而正常饮食并不会导致酸蚀症,因为:
1)我们的日常饮食组合的酸碱度偏中性的;
2)食物于牙齿的接触时间是有限的;
3)咀嚼后形成的酸碱度偏中性的食糜和持续分泌的唾液可以中和酸性物质。
所以这些试验的结论无法简单地推广到日常饮食的情况中去。
不过,以上是基于理论的分析,我们需要有进一步的证据。
饭后刷牙对牙齿影响的一些证据
- 证据一:
伦敦国王学院的牙科学院首先对300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通过直接对饭后(或食用含酸物质后)刷牙等待的时间与牙齿损伤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
正餐间食用某些水果、含酸饮料会增加牙齿酸蚀的风险,但是并未发现足够的证据来支持饭后不能立即刷牙的观点[11]。
划重点:未有足够证据支持饭后不能刷牙
- 证据二:
为了进一步明确食用含酸食物或者饮料后延迟刷牙是否比立即刷牙对牙齿的损害更小这一问题,福建医科大学研究团队系统地对2020年7月以前发表的相关文献进了完整检索后共获得452篇文献[12],其研究对象为人的或牛的牙齿组织。
他们对其中符合研究目的的12篇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后发现,对人的牙釉质而言,酸蚀后延迟刷牙和立即刷牙对牙釉质的磨损并无差异,而对牛的牙釉质而言,延迟刷牙可以减少对酸蚀后牙釉质的损害,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人和牛的牙釉质的结构不同导致的。
同时,他们也发现唾液成分通过再矿化恢复牙釉质强度的能力是极其微弱而且缓慢。
另外,生理情况下的唾液虽然具有抑制牙釉质脱矿的作用,但同时也有利于牙石形成[13],所以假如唾液在短时间内可以使釉质再矿化,那么同时也可能会形成大量牙石,从而危害口腔健康。
划重点:酸蚀后无论何时刷牙对牙齿的损害并无差异,且唾液对牙釉质恢复能力是微弱且缓慢。
所以结论是什么?
分析了这么多,有的读者可能看晕了,给大家整理一下这两个主要观点:
- 日常的正常饮食并不会导致牙釉质脱矿和软化
- 唾液的存在虽然有助于增加釉质对酸蚀的抵抗能力,但是唾液对酸蚀后的釉质的修复作用(再矿化)却是很微弱的。
既然日常饮食不至于酸蚀我们的牙齿,自然不用担心饭后立刻刷牙会损害牙釉质;唾液对牙釉质的修复作用很微弱,那延迟刷牙也不是那么必要了。
所以结论是:目前并无证据支持饭后延迟刷牙比立即刷牙更有利于减轻牙齿损害的说法。
可是,因为试验的局限性,对于“饭后延迟刷牙和立即刷牙对牙釉质的磨损并无明显区别”的观点,目前的确也缺乏直接的试验支持。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进食后残留在牙缝、牙齿和牙龈交界处的食物残渣在等待过程中不及时清除,它们仍会为细菌提供“食物”从而继续产被分解并产生酸性物质而危害牙齿,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饭后及时清洁口腔,其实更有助于减少牙齿受损。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至少在三餐后立即刷牙并不会比延迟刷牙对牙齿造成更大的损害。
吃东西后必须立刻刷牙吗?
下面我们进一步跳出三餐的范围来讨论这个问题。
前面提到的研究也认为长期食用酸性食物,或者在两餐间频繁饮用含酸饮料,会导致牙釉质酸蚀[8]。
虽然吃东西后延迟刷牙没有太大意义,但是从生活经验中我们知道,吃了酸的东西后立即刷牙或者咬东西,牙齿会有酸软不适的感觉。
这时候我们推荐先漱口,减少酸性物质在口腔残留,不过这时延迟刷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等待牙釉质再矿化,而是避免立即刷牙导致的不适感。
减低牙齿磨损的小建议
一些新的试验结果也支持口腔医生长期推荐的健康建议:
1)少喝或者使用吸管引用含酸饮料以减少其与牙齿的接触,有助于减轻对牙齿的酸蚀[14];
2)使用含氟牙膏能够增强牙釉质对酸性物质的抵抗能力[15];
3)刷牙力量过大可能会加重对牙齿的磨损,对于刷牙力量大的人更推荐使用软毛牙刷[3]。
要点总结
1、三餐后立即刷牙并不会比延迟刷牙对牙齿造成更大的损害,因为:
- 日常的正常饮食并不会导致牙釉质脱矿和软化
- 唾液对牙釉质修复作用(再矿化)是很微弱的
2、进食酸性食物延迟刷牙不适为了等待牙釉质修复,是为了避免立即刷牙引起的酸软不适感
3、减低牙齿磨损的小建议:少饮或使用吸管喝含酸饮料、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力量不宜过大。
作者:苟黎明
责任编辑:何杏滢
References
- AlShehab AH, AlHazoom AA, Alowa MH, AlAli HA, Abdulmohsen AA and Farooq I. Effect of bristle stiffness of manual toothbrushes on normal and demineralized human enamel-An in vitro profilometric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ntal hygiene. 2018; 16(2):e128-e132.
- Ganss C, Marten J, Hara AT and Schlueter N. Toothpastes and enamel erosion/abrasion – Impact of active ingredients and the particulate fraction. Journal of dentistry. 2016; 54:62-67.
- Souza CMS, Sakae LO, Carneiro PMA, Esteves RA and Scaramucci T. Interplay between different manual toothbrushes and brushing loads on erosive tooth wear. Journal of dentistry. 2021; 105:103577.
- Lipei C, Xiangke C and Xiaoyan O. [Brushing abrasion of the enamel surface after erosion]. Hua xi kou qiang yi xue za zhi = Huaxi kouqiang yixue zazhi =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7; 35(4):379-383.
- Saads Carvalho T and Lussi A. Chapter 9: Acidic Beverages and Foods Associated with Dental Erosion and Erosive Tooth Wear. Monographs in oral science. 2020; 28:91-98.
- O'Toole S and Mullan F. The role of the diet in tooth wear. Br Dent J. 2018; 224(5):379-383.
- Lussi A, Jaeggi T and Zero D. The role of diet in the aetiology of dental erosion. Caries Res. 2004; 38 Suppl 1:34-44.
- Bartlett DW, Fares J, Shirodaria S, Chiu K, Ahmad N and Sherriff M. The association of tooth wear, diet and dietary habits in adults aged 18-30 years old. Journal of dentistry. 2011; 39(12):811-816.
- 樊明文. (2008). 牙体牙髓病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Gomes RNS, Bhattacharjee TT, Carvalho L and Soares LES. Adverse effects of respiratory disease medicaments and tooth brushing on teeth: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fluorescence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study.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2019; 82(9):1489-1499.
- O'Toole S, Bernabé E, Moazzez R and Bartlett D. Timing of dietary acid intake and erosive tooth wear: A case-control study. Journal of dentistry. 2017; 56:99-104.
- Hong DW, Lin XJ, Wiegand A and Yu H. Does delayed toothbrushing after the consumption of erosive foodstuffs or beverages decrease erosive tooth wea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linical oral investigations. 2020; 24(12):4169-4183.
- Edgar M, Dawes C and O'Mullane D. (2017). 唾液与口腔健康.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O'Toole S and Bartlett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ntine hypersensitivity, dietary acid intake and erosive tooth wear. Journal of dentistry. 2017; 67:84-87.
- Ten Cate JM and Buzalaf MAR. Fluoride Mode of Action: Once There Was an Observant Dentist. J Dent Res. 2019; 98(7):725-730.